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落实到司法审判各方面,在自觉接受监督下严格公正司法。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以主动接受监督作为改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代表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特点,用心用情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助推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
“建议法院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薪资一件事’机制,破解法院执行中的资金冻结与划拨、基本生活保障等难点、痛点问题,提升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海曙区人大代表、宁波银行湖东支行行长王敏敏表示。
收到代表建议后,海曙区法院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薪资一件事”改革,与部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薪资账户在线协查、资金定额冻结、费用限额支取等功能,有效减少法院办理解封、续封、扣划等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
王某因未按约定偿还20万元借款而成为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法院经查询发现王某除退休金外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有权扣留、提取应当履行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的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之前我每个月都要办一些必要手续,来来回回跑银行才能拿到基本生活费,程序非常繁琐。有了‘薪资一件事’这个机制后,现在银行会给我们留出每月必要的生活费,我可以在任意网点随时支取,可方便太多了。”王某感叹道。
海曙区法院积极倾听代表委员声音,扎实做好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办理工作,自“薪资一件事”机制建立以来,有效减少群众往返次数,在为申请人实现债权14.69万元的同时,帮助6名被执行人顺利支取生活保障金5.25万元。
代表建议反映了群众心声与期盼,是法院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的强大动力。
2024年5月23日,海曙区法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中心组第二小组联合区人大营商环境体验官走进法院,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开展调研活动。
“法院要进一步深化‘人大代表﹢法院’协同联动机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调解工作,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希望法院继续精准把脉企业司法需求,拓宽司法助企的渠道和方式,引导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司法案例是法院的富矿,希望法院加大普法力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讲好法院故事,唱响法治强音。”
群众有所呼,法院有所应。近年来,海曙区法院深挖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所反映的深层次审执质效问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如针对代表委员高频反映的解纷渠道单一问题,因地制宜打造属地纠纷属地解、行业纠纷行业解、市场纠纷市场解的“三调融合”特色解纷模式,推动收案量连续五年下降。近三年海曙区法院承办建议提案18件,均由院领导带队向代表委员面商反馈并获满意评价,切实将代表委员“金点子”转化为实际效能。
常走常亲,打造“沉浸式”监督场景
2024年6月,海曙区法院执行局开展为期一周的“法优营商·执者无骄”小标的案件集中交叉执行行动,并邀请2位海曙区人大代表全程见证。
孙某向刘某借款6万元,用于购置生产所需的机床,但并未按约还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向孙某发送了执行通知书,并多次联系沟通,但孙某一直回避执行,法官也未发现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本次集中行动中,执行法官根据执行线索来到孙某工作的小作坊,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循着孙某留下的快递盒线索,执行法官向周围的住户打听消息,在得知孙某可能在附近的五金厂做工后,迅速驱车前往,终于找到了孙某。执行法官对孙某进行释法明理后,孙某仍拒绝还款,法院依法对其作出拘留十五日的决定。
“亲眼见证执行行动,切实感受到法院执行组织有序、程序规范,有力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希望法院继续加大执行打击力度,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同时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海曙区人大代表、海曙区西门街道钱东社区党委书记姚涛表示。
邀请代表委员走进来,是法院认真听取、吸收建议的重要举措。为此,海曙区法院制定常态化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7个定向联络小组,派发联络任务清单,紧密结合代表委员履职需求,因时制宜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联络活动。已累计向代表委员推送法院工作动态48期,邀请代表委员开展视察座谈、庭审观摩、见证执行等243人次,征求意见建议50余条,反馈率100%。
汇聚民智,培优基层立法联系点
近年来,海曙区法院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以宁波市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抓手,创新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协同平台,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使民主立法做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让小小的联系点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
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因飞线充电、私桩充电等不安全充电行为引发火灾、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频发。在《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制定过程中,海曙区法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向6名法官、15名代表委员征询意见,累计收到7条意见。最终,关于“明确公共场所设置的集中充电设施的安全要求”的建议被采纳应用。
2023年以来,海曙区法院在院机关和派出法庭、巡回审判点、共享法庭等功能区域设立23个立法信息采集点,上报人大5条立法建议,有1条被成功吸纳,助力基层立法更专业、更“接地气”。
“除了立法,我们还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的释法明理工作。现在群众不仅知道法律怎么规定,更明白怎么用法、怎么守法。”海曙区段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立法的建言站,也是宣传法治理念的前沿阵地。海曙区法院通过“代表说理﹢法官释法”联动机制,聚焦群众多元法律服务需求,在新出台、修订的法律法规实施后,主动联合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新法解读、以案释法等宣传普法活动,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身边事”,让群众更熟悉法律、更好地运用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
“代表委员是紧密联系群众的‘贴心人’‘连心桥’,海曙区法院将不断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络沟通,借力代表委员的‘外脑’作用,把代表委员的建议意见作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法院的强大动力,通过强化府院联动、制发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更多法治力量精准对接基层所需和群众所盼,以实干担当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海曙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海虹表示。